組織激勵
本章大綱要求
理解需要與動機,分析激勵與組織績效的關系,理解主要的激勵理論,應用激勵理論實施激勵。
一、需要與動機
員工能力和天賦的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動機水平的高低。
(一)需要
需要是指當缺乏或期待某種結果而產生的心理狀態,
包括物質需要和社會需要。
物質:食物、水、空氣。
社會:歸屬、愛。
未滿足會產生壓力,滿足需求壓力緩解或消除。
(二)動機
動機是指人們從事某種活動、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,這種意愿取決于目標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滿足人的需求。
動機有三個要素:決定人行為的方向,努力的水平,堅持的水平。
(二)動機
動機分為:
內源性動機(內在動機)
為了行為本身,有成就感或帶來價值。
看重工作本身,例如,尋求挑戰性工作。
外源性動機(外在動機)
為了行為的結果,為了避免懲罰。
看重工作所帶來的報償,例如,工資、獎金、表揚、社會地位。
二、激勵
激勵就是通過滿足員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,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。使員工看到自己的需要與組織目標之間的聯系。
激勵的類型:
1、從激勵內容的角度可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。
2、從激勵作用的角度可分為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。
3、從激勵對象的角度可分為他人激勵和自我激勵。
【例-單選題】關于動機的說法,錯誤的是( )。
A. 動機是指人們從事某種活動,為某一目標付出努力的意愿
B. 努力水平越高,表明個體的動機越強
C. 動機可以分為內源性動機和外源性動機
D. 內源性動機強的員工更為看重工資和獎金
網校答案:D
網校解析:內源性動機又叫做內在動機。內源性動機強的員工看重工作本身,例如,尋求挑戰性工作。外源性動機強的員工更為看重工資和獎金,故D選項錯誤。
需要層次理論
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要的強度并不都是相等的,他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種類型:
1、人都有這五種需要,只是不同時期表現程度不同。
2、未滿足的是主要激勵源,基本滿足的不再具有激勵作用。
3、呈三角形,層次由下及上逐層升提高,下一層次在相當程度上獲得滿足才會追求上一層次。
4、前三個層次是基本需要,后兩個層次為高級需要。因為前三者的滿是主要靠外部條件或因素,而后兩者的滿足主要靠內在因素。
(三)管理上的應用
1、管理者需要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,并為每個層次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激勵措施。
2、管理者需要考慮每個員工的特殊需要,因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。知道哪個層次的需要占主導地位。
3、組織用于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遞減的。
(四)評價
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較為呆板,不完全適用于復雜多變的實際環境。
完整輔導資料及試題點擊下方試做
高頻易錯考點卷 ▶ | ◀ 章節模擬測試卷 | |||
全真?碱A測卷 ▶ | ◀ 歷年真題解析卷 | |||
強化鞏固習題卷 ▶ | ◀ 考前沖刺提分卷 |